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资讯仪器仪表正文

和利时:国产PLC十年破冰路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6-03-11 浏览次数:98
和利时:国产PLC十年破冰路   在众多的国产PLC品牌中,占尽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和利时,被业界一致寄予了最大希望。一肩担起和利时PLC业务大任的徐昌荣博士与他的团队也不负众望,用十年的“决心”和“信念”执着破。解着PLC国产化迷局。从小型PLC应用四处开花、到大型PLC成功研发开国产品牌之先河、再到大型PLC短短两年内突破300个项目应用,和利时PLC历十年发展,今时今日已锋芒初露。
  
  韬光养晦十年深耕
  
  现今中国PLC市场的领导者都是历经三四十年积累的国际品牌,这些品牌在用户心目中已近乎为PLC的代名词,在品牌知名度、产品系列的丰富度、应用业绩以及市场经验等诸多方面国产品牌都存在不小的差距。形成规模经营所要的持续研发、生产、营销和服务投入缺失,成为PLC产业化的软肋,而对于这样一个投资收益率并不算高的业务,高昂的时间成本也非国内企业所能承受。和利时在如此艰难局面下却付十年心血卧薪尝胆,自然是看准了大势。
  
  PLC国产化对自动化控制领域摆脱国外垄断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。虽然PLC在任何一个设备上占的份额都比较小,但却是任何一个装备最核心的关键部件。而且中国PLC市场本身容量足够大,五六十亿的规模足以支撑几家成规模的国内厂商。用户需求方面,国产PLC在价格和服务上更贴近国内企业的诉求。同时,发展大型PLC是国家“重大装备国产化”规划之一,具有浓厚民族情结的和利时成功缔造了国产化DCS的神话,在PLC领域自然也不甘让国外产品一统天下。
  
  在技术方面,和利时在做DCS时积累了开发PLC所需的70%-80%的技术,只不过PLC在CPU平台技术、高速通讯等方面与DCS不同,但是在信号处理和软件等很多方面是一样的。除了技术本身外,和利时在研发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经验,产品规模化生产、产业化经营的经验也有很多可以借鉴。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自动化公司,经过十几年的发展,和利时在DCS、铁路、核电市场近几年不断攻城拔寨,将产品应用推向高端,年经营额达几十亿。雄厚的资金极大满足了PLC产业化需要的持续高投入。徐昌荣曾经不止一次反思国产PLC为什么这么举步维艰:“我觉得实际投入是最大的因素,一上来就想有很大的回报,那肯定是扛不住的。”
  
  2000年,当和利时的DCS在国内做到2-3亿规模时,就从控制系统的核心地位考虑,决定开发自己的PLC。当年,和利时就引进外国PLC在自己的项目上应用,摸索技术、积累经验,同时了解行业、竞争对手和客户需求。徐昌荣本人也于2003年从DCS业务转而负责PLC业务。2004年和利时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LM小型PLC。2006年,和利时推出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LK系列大型PLC。2007年开始和利时PLC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。2007-2009年,LM小型PLC和LK大型PLC产品获得了同比100%的增长率。如今,小型PLC已在机械、电力监控、电器开关、中央空调、医疗、电子、仪器、气体制备等行业的上千个用户成功应用;大型PLC在电力、冶金、市政、水利、化工等行业应用套数超过300套。尤其在市政行业,基于早年的工程积累,和利时PLC在水处理方面已有100多个项目。正是因为在诸多行业有了“点”的突破,和利时开始计划下一步将这些点连成线,连成面,最终达到与国外厂商平分秋色。
  
  鉴于PLC的运作与DCS做工程有着完全不同的模式,和利时还逐渐加大了市场推广力度,培训、研讨会在全国陆续拉开帷幕。同时,和利时PLC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。和利时PLC的性能指标,尤其是处理速度和通讯功能,得到客户、甚至业内同行的认同。目前和利时PLC业务取得了一定的规模,积累了1000多个客户,年经营额达到几千万,产品应用已有几万套。徐昌荣的目标是业绩尽快达到一亿规模,“相信在两三年之内一定能实现,09年金融危机期间,我们的仍保持较快的增长,甚至还从国外厂商抢过来一些大客户。”
  
  扬长避短稳健前行
  
  PLC作为标准产品,稳定性、可靠性至关重要。和利时董事长王常力在PLC业务成立之初便一再强调“产品必须可靠”。PLC业务在实践中也确实是脚踏实地、不急不躁。
  
  在2004年推出小型PLC后,和利时主要是找几家重点客户做,一年后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经过检验和不断提升,才组建销售队伍,同时启动高端产品的开发。2006底和利时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PLC,也是经过反复调研国外主流PLC产品的性能特点和应用方案,同时借鉴公司在开发DCS系统的技术积累,并通过自己实施的工程项目不断完善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DCS产品发往应用现场前,需在公司进行1-3个月的拷机测试,PLC作为标准化产品,一旦售出就直接用到客户现场,产品化要求更高,不容有失。所以和利时推出大型PLC后,先做了十几个样板工程,08年才逐步组建大型PLC销售团队正式推广。
  
 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和利时逐渐寻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优势领域。在市场定位上,和利时PLC定位在中高端,面向有一定性能、价格和服务要求的用户,集中优势资源在局部区域、局部行业切入。在行业方面,和利时PLC迅速确立了水利水电等优势行业。水利水电要求处理速度快、控制点数多,进入这个行业之后,和利时通过与客户的沟通,很快完善了产品,并成功复制到很多其他水利水电项目。快速响应市场是和利时区别于国外企业的一大优势。
  
  值得一提的是,和利时大型PLC尽管正式推广的时间仅有两年,却比小型PLC发展势头更猛。小型PLC的客户一般是机械制造行业,对和利时了解有限,而在大型PLC应用的项目型公司中,和利时的知名度毋庸赘言。一路摸索,当然也不免走弯路。看到小型和大型PLC的良好开端,和利时去年推出了运动控制型PLC,但市场反应没有预期那么快。徐昌荣再一次意识到,必须先巩固两个核心产品,把优势行业做起来,在局部突破。
  
  目前国际主流的PLC供应商往往也是HMI硬件和组态软件产品供应商,尤其是大中型PLC。和利时对相关配套产品自然也有规划,特别是工厂自动化市场方面,但更倾向于OEM、合作伙伴等模式提供,并不急于把战线拉长。目前和利时的PLC是按行业推进,已有几个初步稳定的行业,未来每年计划逐步增加一两个行业深入培育。
  
  孤独突围执着以求
  
  目前在PLC市场,国产品牌所占份额不足2%,更遑论形成产业群,共同扩展市场。徐昌荣迫切希望看到国产PLC的三足鼎立、遥相呼应,以与国外企业平分秋色,让PLC市场走上良性竞争。
  
  国产PLC的困局,技术、资金的障碍并非不可逾越,而品牌、规模的积累却非一日之功,甚至那些跃跃欲试的外资品牌也难以忍受长期投入铺垫的煎熬,兵败收山者不计其数。与国内一些实力企业也做PLC却不打自己的品牌不同,和利时一直坚持自主品牌。徐昌荣表示:“和利时立志成为PLC领域的知名品牌之一,不仅要在国内占有重要位置,将来在国际市场也会占有重要一席。对国内企业来说,首先要想好愿不愿意去做,因为这个行业不可能一两年就有大收益,不仅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于研发、生产、市场推广,更要持续的信心支撑,抵御行业内的怀疑和压力。这个过程漫长而艰辛,但是一旦迈过这道坎,就会实现非线性的爆发式增长。”徐昌荣相信,明年和利时PLC实现100%的增长是毫无悬念的。
  
  有人说国产PLC商务模式上要取得突破,寻找并发展有技术实力的系统集成商才是正道。而和利时目前还是以直销为主,分销为辅。对此,徐昌荣认为:“我们要把品牌建立起来,让用户认可我们的产品,然后才能帮助分销商和集成商一起去推销。从长远来说,业务模式必然要转向合作伙伴分销,但是目前重点行业和重点客户,还得靠我们去把路给趟平。”
  
  十余年前国产DCS敢于应用者寥寥,现在已经可以在一些重大项目获得突破性进展。如今国产PLC也有了星星之火,十数年后成燎原之势也未可知。和利时PLC在一些行业的成功,已经吸引部分经销商主动和其联系。徐昌荣希望与更多合作伙伴成为盟友,找到新的合作点。今年五月,和利时PLC业务的百人团队即将搬入和利时在北京亦庄20万平方米的新总部基地,开始下一个十年的新征程。展望未来,徐昌荣透露,和利时PLC的雄心不仅局限在国内。自08年公司上市之后,董事长王常力亲自抓国际化业务。在王常力提出的“集团化和产品化、国际化”战略下,目前和利时已形成了过程自动化、工厂自动化、核电仪控系统、轨道交通自动化、信息化等五大业务,PLC作为产品化和国际化的重要载体之一,其地位不可小觑。
  
  “耐住寂寞”这四个字在如今这个浮躁的年代愈显弥足珍贵。十年PLC破冰路,和利时这个孤单的突围者有太多的辛苦,却也收获了更多的祝福。在竞争异常激烈的自动化市场,萌芽状态的国产PLC势单力薄。幸而,与十年前的试探与摸索不同,如今和利时累积了足够的PLC产品研发、生产乃至产业化经营的实战经验,对PLC产品的市场、渠道都有了充分的理解,对PLC的发展也有着成熟理性的认识和更加明确的战略走向。当然,国产PLC与和利时PLC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低调的和利时与低调的徐昌荣,默默执着于国家核心国产化项目、公司业务新大陆与个人职业成就三位一体的追求与理想。正如徐昌荣博士所说,成败与否更多地取决于“决心和信念”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